当前位置: 首页> 经验交流> 正文

城市建设学院 汤菲——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日常,贵在坚持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12-23 阅读:

学校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希望形成良好的教学导向、治学风气,引导教师积极认真的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从中积累经验,进而提升教学改革和研究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部门主要有三个:

学校教务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前置部门。其核心在前瞻性地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特点的科学严谨的各项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要求,并确保其通用性和使用实效。

学校质管处,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后置部门。其核心在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保障学校教学质量。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学院教学管理层,核心是执行力。学院层面须在教务处各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院自身专业特点的具体教学管理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并向老师们解读学校质量管理上的用心和决心、组织教师们集中学习和交流学院教学管理方案和制度文件、指导全员开展相关工作;系主任须向教师细致解读学院各项教学工作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各项工作的自查和纠错、有问题及时向学院反馈;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遵从要求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做好工作上的得失总结。学院教学督导从中起到一个帮扶促建设的作用,由此形成一个学院内部良好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契合

教务处在制定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时都提前和各学院沟通,认真采纳各学院意见,质管处去各学院开展专项检查中第一项就是听取学院的工作汇报,尽可能地结合各学院的专业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检查。这些工作非常值得肯定,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原则。

学院——系主任——教师之间的契合点在于学院和系主任不能成为学校各项通知的转发者,一转了之,让老师们各自解读通知精神。无统筹的开展工作,极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内耗,降低工作效率,增加负面情绪。学院应对检查工作提前做出部署、统筹考虑、分工明确;系主任要及时解读工作要求、明确工作安排和步骤,督促全系老师按要求执行和及时自查整改;教师则要端正工作态度,认真按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及时提交各项检查资料;院督导要尽可能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突发性状况及时做到与教师本人、学院的沟通协调。

二、工作感想和建议

教师作为被检查的对象,其完成的每一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① 态度决定一切。通过质管处多次的检查不难发现,工作态度端正、将心思花在教学上的教师,是不怕被检查也是经得起检查的。而且事实上,绝大部分老师是能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做得很好的,那么那些经常出状况、出纰漏的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反省自身问题,而不是叫嚷体制不好?

② 不要为了检查而工作。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所以,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本职,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去有效设计教学中的具体环节,真正沉浸式地搞好教学。绝不能对照检查条款来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不涉及检查的工作就马马虎虎甚至不搞,更不能以此为工作出发点,钻空子、投机取巧,营造出一种“伪认真”的状态。这种行为比粗心大意更可怕,实则是在教学工作中的故意犯错。

另外,检查的准备工作要先行。作为每学期必检的工作内容,既然教务处已经早早发布了工作要求,质管处也出台了评价标准,就要早准备、按工作进程分阶段有序做好各项工作。极个别教师甚至还存在临时抱佛脚,把学校检查时间当做工作节点,在学院自查整改阶段仍不抓紧的情况,这种现象一定要杜绝。

③ 做好“备”-“教”-“辅”-“改”-“考”-“研”六环节。在这里增加了“研”这个环节,目的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日常,及时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为依托促进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并乐于分享。只有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工作氛围,才能实现自身与学校的双赢。

通过本学期的督导工作发现,质管处的检查观察点是学院整体工作,会因为是抽查有些问题发现不了;学院督导的检查则更多体现在日常,更能看到教师真实的工作状态,真认真还是“伪认真”、偶尔的粗心大意还是工作责任心散漫、甚至投机取巧。在如何去切合随机抽查的侥幸性和平常真实工作态度的契合点的平衡上还值得去探讨。检查的结果不能是挫伤认真工作的人的积极性的,也不能姑息不认真工作的人。宽中有严,才能人性化科学的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真正做到让人心服口服。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日常,贵在坚持。教师将每一个日常教学做好,系主任将每一项教学工作细节管理做好,学院将每一个教学工作规划和安排提前做好,学校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教学质量工程才能不断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