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晚,19级网媒班期末考试汇演,各位班主任可以让自己班的同学来玩哦~~来玩的扫码入微信群。@全体成员。”汉语言文学系的一则群通知,引发了大家的好奇。文法学院2021年针对实训课程进行的改革创新之举,在汉语言文学系落地生花。
文法学院为文科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训重在写作、教学能力、新媒体实务等方面,英语、日语类语言学专业的实训重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训。传统的实训课程大多采用课程实训,实训教学设备单一,教学过程不够丰富,实训内容和实训过程均由老师提前设计,学生主体地位弱,教学成果的考核模式大多为实训报告、实训作业等。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把实训任务当作作业来完成,没有实践意识,并且感觉枯燥压力大。有毕业生反映说学校不太重视实践课程,导致进入社会时应用型素养不够。
学院领导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讨后发现,造成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一方面学生自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另外一方面也缘于实训课程授课模式过于传统化,为此,文法学院积极思考实训课程的改革措施,经过研讨,提出了“课岗融合、师生共创”的改革理念。为此,文法学院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英语专业的二门实训课进行了改革尝试,一门是新媒体方向的实务类课程,一门是英语专业的英语沙龙课程。
一、课岗整合,以结果导向和市场导向设计教学任务
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对教学任务的反向设计,以教学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实训任务,并将将实训任务分解形成若干项目,学生自选后形成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将实训过程变成工作岗位模拟,学生完成实训的过程就是在完成社会岗位的项目需求,从而实现“课岗融合”。
二、菜单式自选学习任务,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改革措施之二打破一个班学习内容相同、教学方法相同的传统,实现菜单式自选学习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改革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充分自主权,由过去的“教师选择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变成“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既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师生共创,教学相长
“市场需要什么,学生想学什么,我们就相应训练什么。这里面真正面临挑战的反而不是学生,是我们自己。”这是汉语言年轻教师廖诗琪老师的内心感受。正是面临这样的挑战,教师们积极融入日新月异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共同去完成实训课程,实训课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练,而是师生共同学共同练,不少训练成果都是师生共同创作出来。教师们在这样的教学中成长迅速,廖诗琪老师和几位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把创新之举落地生花,并以此参加学院举办的“创新教学大赛”,获得学院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考核形式多元化,学习成果纷呈
文法学院针对实训课程的改革另一创新之在于,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一改过去的一门课程一种考核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的实训任务对应不同的考核要求。如新媒体公众号训练小组的任务要求是共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时定量更新,涨粉若干,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推文的创作技巧和营销技巧;剧本杀创作小组要求进行项目体验若干次,创作过程训练若干次,最终形成创作剧本;脱口秀创作小组进行观摩后讨论、创作体验、展演体验等活动,最终以成果展演作为考核。
如英语专业的英语沙龙实训共计三学期,每学期侧重点不同。本学期以英语配音、歌曲演唱、话剧表演为主。8次实训中,第1次由老师指定的助教和优秀同学组织和主持,第2-7次实训由6个小组轮流负责预案准备、活动组织和主持。通过以上安排和实训,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克服舞台紧张感,培养英语活动策划、组织和主持的能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增强英语沟通能力,并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和训练打下基础。第8次实训是学期末英语趣配音现场考核,老师现场打分。
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生的实训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显而易见:汉语言1905班现已形成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脱口秀已经组成了一个表演小组,英语专业通过“英语沙龙”这门课程评选出了最佳英语主持、最佳英语配音、最佳英语演唱、最佳英语进步等多项荣誉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提高,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学生成果纷呈,社会反响良好。目前汉语言学生共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提交了一个6人情感剧本,进行了期末脱口秀展演活动。学生基于实务学习,自行撰写了二篇科研论文已投稿,学生创作的剧本杀作品目前通过合作企业方的认可,正在修改之中,并与企业方签订了剧本收购合同。英语专业的学生排演了六幕《哈姆雷特》英语话剧,时长半小时。多个新闻媒体对文法学院的创新之举进行了报道。
创新总是需要不断面临挑战,不断思考。目前,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学院再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反思和研讨,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设:
1. 文科类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是否要千篇一律,是否都要提前设计?能否在部分特色课程中,以成果导向和产出导向为牵引,根据现有的企业需求,市场导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选择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共同设计实训考核指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实训课程的实训步骤是否有必要?能否允许教师大胆改革,根据学科性质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3. 实训课程的检查标准是否一定要分细项固化,如果检查标准对实训项目的内容、实训设计过程、实训方法都提前设计并固化的话,学生的学习就变成被动学习,老师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无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个性差异大,兴趣选择各异,那么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其结果可能就会让老师们不敢想不敢变不敢改,形成了僵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不敢创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教学模式标准化,如何实现多元化?
所有提出的问题,都将是下一步工作面临的挑战。总而言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训课程的终极目标。教学管理上,作为管理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更多地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让“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