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风采>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知名专家荟萃,打造高端《专家讲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8

学术讲座是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载体,是专家学者多年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凝结和展示,大学生作为这种教育形式的受体,认真聆听学术讲座,对专业隐形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以来,为开设好各年级各专业的《专家讲坛》课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讲座活动和接触前沿新知识的学习交流平台,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前来开展了六场主题不同的专家讲座。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虎威教授,浙江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家组组长朱岩教授,固体废物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西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梦君教授,武汉药明康德药物研发国际服务部主任常乐博士,全国有色重金属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永善教授等先后来校授课。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让同学们拓展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提升了科研兴趣,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以“大学生如何做好科研工作——从模仿到创新”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科研生涯与科研成果,与学生分享科研始于模仿终于创新的经验和体会。他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从简单课题的模仿开始,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积累科研经验,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刘教授的科研经验、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很好的引导了学生对科研的思考。刘虎威教授以“敞开式离子质谱新技术”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敞开式离子质谱新技术在环境和药物分析的应用前沿,介绍了他带领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该领域做出的相关成果,切实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分析化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科学院李姝婧同学说:听了刘教授的讲座后,学到了很多科研经验,而且了解到科研可以从模仿开始,继而再创新,我觉得这些知识在大二时期就可以用到。

浙江大学朱岩教授以“离子色谱技术现状、思考与展望”主题,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生物和药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朱教授学识渊博,讲解生动,同学们听课认真,现场互动气氛浓厚,同学们提出诸多想法,得到朱教授的充分肯定。西南科技大学陈梦君教授以“电子垃圾管理与资源化”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当前电子垃圾“基数大,增速快”的现状并就电子废弃物的环境问题和同学们进行了讨论。他讲解了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三个阶段和我国现在基本电子垃圾管理及资源化的四个基本思路。陈教授强调,在处理电子垃圾的时候,一定不要触犯法律,知识产权代理再利用是违法的,希望同学们能保持初心,为未来中国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药明康德常乐主任以“武汉药明康德新药研发现状及发展态势”为主题,系统总结了近二十年来全球新药研发的成果,阐释了中国新药研究的现状,分享了新药研发流程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常主任谈到了与有机化学等课程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从小分子药物研发引发对有机化学课程重要性的思考;同时,他强调了在大学本科阶段,自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对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此外,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两本课外书:《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希望引起大家对21世纪热议话题的思考。最后他说:“当前医药健康产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知识与数据交融、科技与医疗融合,未来的新药研发模式将迎来崭新的定义和深远的变革。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大学本科阶段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实践操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将来进入社会再学习和从事药物检测、研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有色重金属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永善教授以“标准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从标准化战略、基本概念、重要性,有色金属标准化总体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述。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说:“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标准既是世界“通用语言”,也是“生产之法”,它与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等一样,都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做好各方面的积累和储备;努力,不要总想着走捷径;珍惜,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珍惜身边的人,那是我们未来的依靠;学会沟通,智慧的解决问题。”这是赵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个人成长的宝贵经验,为同学们提出在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就业中有关标准化准则和态度的建议。

总体说来,本学期专家讲坛课程开展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为开好专家讲坛课程,学院每次会提前与专家沟通好讲座主题和内容,确保讲座内容与学科专业前沿紧密结合,讲座内容难易程度合适,同时提前审核专家报告PPT,把好政治安全关。本学期专家讲坛选题丰富多样,涉及到生物、药学、环境等各学科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态势,可以为大学生增加信息储备,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不仅能从讲座中见识专家学者精辟、独到的见解,而且在思维方式上能得到更新和启发,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讲座过程中,专家为每场讲座留置20分钟的讨论交流时间,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加深对讲座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本学期专家讲坛课程接近尾声,每次讲座过后,同学们不仅能够积极完成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一直在与讲坛专家保持联络,请教如何培养科研兴趣、寻找科研方向和开展科研工作。有的同学自发组成科研小组,主动与专业老师沟通,表达了想进实验室参与教师课题的愿望;有的同学查阅资料,找到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早早就把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设计了科研课题方案,主动请老师帮忙指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崔海容教授说:几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给学生们分享了专业上的新知识、新动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学科前沿课。通过这些讲座,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更新了理念、提升了科研兴趣。